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量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6日 点击:[1]人次
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量”
“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将为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实施基础。
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提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制造企业“走出去”,并促使企业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迈进。
国际产能合作着眼共赢
在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周振成看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周振成强调,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双边合作,是根据各国市场的不同需要,旨在深化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的务实合作。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推进,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历来主张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遵循国际规则,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政府坚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资源禀赋、配套能力、市场条件等因素,让有关合作项目符合当地实际需要,既不把超出当地承受能力的产能强加于对方,也不把不符合当地需求的产能留在当地;同时,中国政府也坚持增加与东道国的利益交会点,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帮助当地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让有关合作项目更多地惠及当地民生。
加力推进制造企业“走出去”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企业“走出去”步伐大为加快。然而,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为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提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制造企业“走出去”,而企业在“走出去”中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